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六件排鼓

六件排鼓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膜鳴樂器。稱呼:橋龍啪 (chaukloun pat, six drums)。六件排鼓由六個大小不一的直立圓桶狀鼓,排組成的一套打擊樂器。在樂團中,置於「主鼓區」。在貢板王朝(Konbaung, 1752-1885)時期,六件排鼓尚未出現。西元1900年開始,主鼓的演奏者,也開始負責演奏六件排鼓。一開始時,只有四面鼓,分別調成兩組的基礎音與四級音,之後又加進了兩面鼓,因此形成了兩組的基礎音、六級音與四級音。有些音樂家將音高調成donkhe, tasit, dulone, taya-let,─六級音與四級音。六件排鼓組也稱為dou。 西元1903年,橫置狀桶雙面鼓(sakhun)加入了六件排鼓與主鼓之中。六件排鼓的演奏者,必須精於跟隨節奏的變化而演奏,排鼓演奏者必須十分熟習節奏的變化。緬甸人的耳朵非常熟悉6個排鼓的節拍點以伴奏基本舞蹈訓練「卡巴亞魯」(the kabya-lut)。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六件排鼓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712001057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不詳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