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武場樂器(鈸)

武場樂器(鈸)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鈸,又名「鐃鈸」、「鈔」,根據尺寸不同分為大鈔、小鈔,臺灣傳統戲曲後場打擊樂器之一。鈸身以銅製呈圓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狀,其徑約全徑的二分之一,正中有孔,穿細繩條或布條。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演奏時以中央突出的半圓型為手持之固定點,左右手各執一面互相敲擊發聲,種類繁多,音色各異。 該文物直徑為20.5公分屬於中鈸。一般而言,大鈸的鈸身直徑為24公分以上,演奏時聲響足以令人驚心動魄,獨奏卻又有凋零空虛之感,而民間鑼鼓隊所使用的大鈸其直徑則在50公分左右,重達3公斤以上。中鈸又叫鐃鈸,發音響亮銳利,外圍直徑大約為24公分。小鈸直徑約為4吋,發音清脆爽朗,與小鑼搭配使用,可表現喜悅輕巧的情緒。 該樂器由呂憲光所贈,呂憲光為呂訴上之子,呂訴上為臺灣早期投入研究傳統戲曲的先驅,六〇年代左右呂訴上曾拜訪當年許多的傳統戲曲劇團,這批文物應是當年由劇團主所致贈。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不詳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