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簳仔

簳仔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簳」(kám)或可寫成「𥴊」(kám),為臺灣台語用字,指用來盛裝物品的圓形淺竹盤,一般無洞的稱為「𥴊」,有洞的稱為「篩」,為臺灣早期常見的生活用品。此物件以竹篾編織而成,圓盤狀,面大而淺,底部呈圓弧形。以壓二挑二斜紋編法密編,花紋為人字形,緣口內外兩側加上厚竹片,以籐皮紮結繞捲固定收邊。一般常見的簳仔直徑約在60~80公分左右。 簳仔的用途相當廣泛,可將生鮮蔬果等食材放置其中,或用於曬製醃菜、搓湯圓、製作米粿等。 尤其是早期雜貨店裡的一些「乾料」,如蝦米、魚乾、米粉、金針、木耳等,用一個個小型簳仔盛放,方便顧客挑選,也可以隨時拿出去曝曬,這就是雜貨店被稱為「簳仔店」的由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簳仔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712000675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