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通身以紅陶為胎體,採用素燒方式完成,外觀呈現陶紅色澤,可分為頭部與身驅兩部件。該造像主要作樂師俑樣式,以男性撫琴姿態為表現主題。漢代盛行厚葬之風,視死如生的觀念,使得作為陪葬用品的陶俑題材變得豐富多樣,如男女侍俑、武士俑、舞蹈俑、伎樂俑、百戲俑、說唱俑等,供墓主人在陰間繼續陽間原本的生活。 本件漢代川俑即為四川地區所燒製的陶俑,東漢中晚期,陶俑的製作中心逐漸由西安、洛陽等地轉至四川發展。因此出現帶有四川地區特色的陶俑,包括題材廣泛,凡生活享樂之日常皆可作為題材呈現;寫實表現,其陶俑依照實際生活進行製作,因此在服飾衣著與體態刻畫上皆栩栩如生;造像傳神,善於描寫不同身份的人物特點,運用藝術的誇飾手法呈現動作與表情,增加其生動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