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金獅國術團全棚獅表演之兵器-木鐧

鄭金獅國術團全棚獅表演之兵器-木鐧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鄭金獅國術團全棚獅表演之兵器-木鐧

此為全棚獅表演中的短兵器武器之一「木鐧」,演練時通常會兩根一起演練,又稱為「雙鐧」或「雙桿」,在歷代的民家故事裡頭,以《隋唐演義》最為著名,甚至流傳到現今對於門神的形象,仍可見以手持雙鐧的白面秦瓊為象徵的特色。

木鐧材質為木頭經以刨製而成,長度約為手腕至手軸,屬於鈍器類的兵器,鐧身底部有手把,可以便於持握,其上端的鐧身面,呈現多稜形,凸起的稜狀與內陷的平面形成多邊形的柱狀體,從底部至頂端逐漸越來越細,頂端部分會刻成一球狀體,除了美觀之外,亦便於隨身攜帶之用,避免被尖端角柱劃傷,而底部的基座猶如一粗大的螺絲帽,可以做近距離砸擊動作。木鐧的稜狀柱體,雖然不似刀刃面鋒利,但稜狀的受力面積會較小,故而在攻擊的同時能增加較大的傷害。木鐧在演練時多左右手成雙訓練,技法上以擊、攔、格、架等為主。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鄭金獅國術團全棚獅表演之兵器-木鐧 / 撰寫者:湯承翰;鄭燕玲;羅烈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7068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其他
建檔單位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管理者
鄭保寧
撰寫者
湯承翰;鄭燕玲;羅烈師
創作者
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尺寸
總長 64 公分;手把 18 公分
存放位置
新竹縣客家武術舞獅發展協會
材質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