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氏族/地方代表性家族/外公館鄭家,頁284-285。
清代淡水廳竹塹城除了內公館林家外,另一重要家族是以進士鄭用錫為首的鄭氏家族,俗稱外公館鄭家。外公館鄭家是世代相傳的望族;祖籍福建漳浦,明末由漳浦遷居金門(浯江)。自原鄉移居後的第三代以後,已經逐漸因從事漁撈、經商而開始往來金門、臺灣;依據鄭氏族譜所記字輩:「光國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紹先雄繼志,勳業際昌隆」,約在崇字輩的鄭崇和與鄭崇科時,由於走避分類械鬥,遷徙至新竹,其後鄭氏家族便陸續遷居,以營商而逐步繁榮富庶。 開臺祖鄭崇和(1756-1827),字其德,號貽菴,學貫群籍,曾在竹塹、後龍設教,倡議建立文廟,並待親族恩義備至。嘉慶20年(1815)地方歉收,鄭崇和致力於發粟平價、施藥、救侐。蔡牽亂起,積極募勇守後龍,竹塹沿山屢有番害,亦倡議設隘防堵,以方便地方採取樵薪。道光4年率先應清廷官方之需,運送米糧赴津,身後入祀鄉賢祠。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284-285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