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市的原住民族群

新竹市的原住民族群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竹市的原住民族群

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氏族/族群構成/原住民,頁268-269。

新竹市境內的原住民,在清代有屬於道卡斯族的竹塹社平埔族。最初分布在香山一帶,和鹽水港附近,後逐漸移往東北方;活動範圍以頭前溪、鳳山溪為主,從近海的新竹平原,往東經飛鳳山臺地、竹東臺地、湖口臺地至關西馬武督、五指山等高地一帶。後來遷移到竹塹城內,聚居武營頭到北鼓樓街(今新竹市中山堂一帶至北門街南端);雍正年間曾再遷到舊社(今新竹市北門舊社里);乾隆11年(1749),再遷新社、枋寮等地,並向西往新埔、關西發展。然而在清代竹塹社人,經過租佃、通婚關係等,漸漸與漢人生活、文化混同,土地也受到侵佔;至清末時土地流失泰半。日治時期又經過臺灣總督府廢大租權等政策的施行下,失去基本生存條件,逐漸融入漢人社會,以漢人客家形態、福佬形態存續。目前僅能由竹塹社人曾經在乾隆23年歸化漢姓為衛、金、錢、廖、三、潘、黎等七姓,留有竹塹社七姓族譜,以及建立有竹塹社祭祀公業,和公廳「采田福地」,可一窺竹塹社的舊貌。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268-269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政府
貢獻者
撰稿人
賴玉玲
創作者
新竹市政府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12
ISBN
986002464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政府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