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地理、氣候與災害-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特徵/地面水文與土壤、植被,頁35-38。
地面水文包括地表河川系統和人為的埤塘系統。本市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主要河川多向西或向西北流注臺灣海峽。(圖1-10) 埠塘的水域面積不大,主要分部地區有三:其一,東部的紅土台地,隨台地面的傾斜方向而成念珠狀分布,早期是該地旱田水田化的基礎,目前已因科學工業園區的開發及都市用地的擴張,而逐漸消失;其二東南部竹東丘陵的山凹窪地,特別是茄苳、大湖、中隘等里各個「坑」,幾乎都有埤塘散布;這些埤塘,面積普遍較小,降雨時是四周坡地地表逕流的匯流之所,乾晴時則為沿岸水田灌溉水源;其三,西部沿海海埔地,此地的埤塘,有些是新竹平原灌溉圳道的尾閭,因受到沿海沙丘阻擋而匯瀦成埠;有些則係配合海埔地排水系統的興築而挖掘;二者主要做為魚塭使用。(圖1-10)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第35-38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