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山羌」為《雲豹,再見。下一個換誰?》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臺灣雲豹傳說及動物保育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山羌為雲豹的獵物,屬於可食用野生動物,也是臺灣原住民的傳統獵物之一。2019年1月9日起,臺灣農委會林務局將山羌由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但仍限於地方主管機關所畫定之區域內獵捕。雲豹對臺灣而言,在保育指標方面存在著重大的意義:因為在食物鏈地位越高的動物,需要足夠的活動範圍來找尋獵物,對棲地大小通常也更為敏感,因此,如果環境出現變化時,牠們通常是最先消失的動物。目前推論,雲豹在臺灣消失的原因,就是起因於環境發生改變,間接減少了山羌、獼猴、水鹿等雲豹捕食賴以維生的動物的數量,讓雲豹食物取得變得困難。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