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基隆市徽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日治時期基隆市徽」為《十個基隆冷知識》創作過程中所蒐集關於基隆在地特色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日治時期的臺灣引入現代城市規劃,各大城市也於此同時開始設計市徽以作為城市之代表與認同,當時稱為「市章」或「市の紋章」的市徽,多半追求與城市名字或當地特色作為設計發想,例如基隆便以以船錨的形象融合基隆(キロン)日文片假名中的「キ」字加以圖案化,同時彰顯基隆港都特色與其日文簡稱。當時因航空交通並未普及百姓,人們若要出國多為選擇基隆港出發,因此當時報紙多會附上基隆船班時刻表,也會附上基隆市徽,可以見得基隆港實為當時臺灣重要出入口。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貢獻者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5/05
  •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