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為行草書體,文本內容為宋朱熹觀書有感中章句,創作者在書寫時故意用軟筆長鋒羊毛、取其能沾墨飽滿,軟筆慢速行筆特性,故能使墨痕沉鬱渾厚,表現出濃墨老辣、濕墨溫潤,渴筆鬆軟的狀態,創作者類比運筆行進的感覺緩而沉,如身心皆臻於平和靜氣的長者風采,和字體似有老態龍鐘之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書寫的過程中,創作者不預先設局,乃順應身心狀態所感的自然節奏,感覺走到哪裡行筆的樣態調至哪裡,在自然境界的快慢間尋找節奏,以音樂性的抑揚頓挫,強弱快慢處理字子行間的結組關係。源於自然流轉,字形的姿態或俯或仰,或正或斜,字形結構或大或小、或狹或扁,隨意鋪排,筆畫形貌或長或短、或斷或連,筆畫力度或輕或重、或急或緩,自在而為。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