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滬尾

滬尾
數位物件授權: OGDL

禮密臣於6月29日返回臺北府當天,曾前往滬尾。滬尾就是今天的淡水。淡水曾是北臺灣的名稱(清代的淡水廳),到清末外國人開港設稅關,已縮小至淡水河流域,而「滬尾」與「淡水」常常交替使用。日治時期為了統一現有機關名稱使用上的紛亂,而選用「淡水」作為官方正式統一的名稱。在大正元年(1912)將滬尾街改名淡水街,相關的機關名稱亦一併改稱。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滬尾 / 撰寫者:朱曼云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文化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6359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
免費進場
史料摘要
中午前往滬尾,回程搭快船,花了半天的時間。
史料時間
日期
1895-06-29


時間


類型名稱
踏查時間


所在地-緯度
25.174482
所在地-經度
121.431753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淡水
資料來源
《乙未之役隨軍見聞錄》,頁252
交通方式
搭快船
撰寫者
朱曼云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