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河是由大礁溪、小礁溪、五十溪、大湖溪等匯流而成,水域流經礁溪鄉、員山鄉、宜蘭市、壯圍鄉等地。清治時期水量充足,河面寬廣,每逢大雨便氾濫成災,或屢改水道。舉人林廷儀曾作一幅對聯「風吹大枝尾,捲東捲西;水崩下渡頭,河南河北」,即是說明未經整治的宜蘭河水系,若因豪雨成災,河川暴漲,洪水滿溢河岸,擺盪不定,造成水系紊亂的現象。所以說「水崩下渡頭,河南河北」,宜蘭河由下渡頭處分為兩支,一支南流加禮遠港,一支北流頭圍港。 宜蘭河原是流經壯圍過嶺到烏石港出海,後因1892(光緒18)年下游水道變遷,耆老稱為「反溪路」,一支仍由原河道至頭城出海,一支改由下渡頭直奔壯圍東港,匯注蘭陽溪入海。宜蘭河主流源於新北市烏來區與宜蘭縣礁溪鄉交界的大礁溪山(1161公尺)與小礁溪山(1147公尺),大礁溪與小礁溪在阿蘭城合流,匯入宜蘭河。 宜蘭河員山大橋至大礁溪匯流口河段堤防老舊,長期以來雜草與農作錯落,每逢汛期便水漫高灘地。近年來,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積極推動河川環境改善工程,綠美化面積已達18公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