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的傳統市場可以買到許多名產,例如:鴨賞、蜜餞、牛舌餅、棗餅和肝花等等,還有風味獨特的膽肝。早期的宜蘭是農業社會,農事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勞力,因此在飲食習慣上,較重鹹,一小片的膽肝就可以配上好幾口白飯。 膽肝又稱為醬油豬肝,製作的方法先將新鮮豬肝挑筋針刺去血之後,再均勻地抹上鹽巴,放入容器內壓以重石使其排出餘血,反覆動作三至五次,直到豬肝內的血水排淨為止。豬肝再浸入調製配方和酒料的醬油汁液中四天的時間,讓豬肝充分吸收醬汁。從醬汁中取出後放置在陽光下曝曬,或是放在通風處晾乾,時間約需1個月至45天左右才算完成。一般來說,吃膽肝時會先切成薄片,搭配青蒜苗、蘿蔔片或香菜等食用,是辦桌菜中很常見的冷盤開胃菜,也有人創意發揮製作成膽肝沙拉。1970年代以前,許多人在逢年過節時,會特別以紅色紙盒裝著膽肝分送親朋好友,當時的膽肝可是很高級的伴手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