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鎮安宮,位於平鎮區平鎮里南平路2段26號。廟內石碣提到,平鎮原名為西勢,毗鄰為東勢、南勢、北勢四勢齊名,後為西勢發音不雅,乃改為安平鎮。光緒19年(1893)地方士紳倡議建廟,並命名為「鎮安宮」是因當時選定安平鎮內建廟址。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名改正,安平鎮改為「平鎮」。大正13年(1924)再經地方士紳募款翻修,增建兩側橫屋。 自重修後,經歷五十年的時光,廟宇本身已呈現殘破不堪,因此在民國62年(1973)春,經平鎮村村長劉鎮明與士紳黃阿枝等人倡議改建,獲得村民與各界賢達響應支持,因而然拆掉舊廟重建新廟,並於民國66年(1977)11月奉神登龕安位。 鎮安宮的香火源自拓墾先民,將三官爐奉祀於屋宅,因神靈顯赫,保境安民,因而為周邊住民所奉祀。廟宇尚有陪祀神祇文昌帝君、關帝聖君、天上聖母、神農大帝與福德正神。 鎮安宮祭祀範圍包括今平鎮里、鎮興里、金星里三個行政區域。管理組織方式為管理委員會制,並負責廟內行政事務,每年春秋二季的祈福緣金,原由轄區內鄰長負責向信眾收取,現在已經改成由管理委員會公告,依個人意願到廟內自由捐獻。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