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漁旗-圖騰特色

大漁旗-圖騰特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大漁旗-圖騰特色

大漁旗又稱為「進水旗」或「滿儎旗」,是船東家的好友慶賀新船進水所贈與的旗幟,其上方畫滿象徵豐收的魚、蝦、貝類,另有「滿儎」、「大漁」等字樣來祈福祝賀。大漁旗配色鮮豔豐富,圖案繽紛熱鬧,製作方式從過去至今,已大有不同,五零年代,以糯米漿描邊做防染處理後,再手繪上色,七零年代則漸漸改為網版印刷。

大漁旗於日治時期傳入高雄,約有八十年歷史,圖像設計已在地化,除了用色鮮豔、保有鯛魚、稻穗及海浪等原型外,因網版印刷大量生產的臺灣大漁旗,有橫、直兩式,後者更有「靠山」之意。漁旗圖片結構劃成三等分:中心繪製臺灣近遠洋漁業常見的鮪魚、旗魚、魷魚和蝦類,各有大漁或滿載(儎)等字,旗面其餘兩側則保留白框,以利書寫致贈者及受贈者名稱,祝福船隻下水平安、豐收滿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漁旗-圖騰特色 / 撰寫者:國立中山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16128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傳統知識與實踐
撰寫者
國立中山大學
傳統地理區域描述
傳統知識與實踐
主辦單位
山津塢
保存者/保存團體
國立中山大學、山津塢
技藝/流派
傳統工藝、保存技術
舉行時間
不定期
辦理週期
不定期辦理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