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從旗津造船出發,將已廢棄的「海軍第四造船廠技工宿舍」」改造為「舢舨文化復興基地」。計畫成員羅國棟邀請旗津造船師傅董明山,以約兩年時間,從一張美軍拍攝的老照片,找到舢舨船影,逐步將消失在高雄港40年以上的木造雙槳仔,重新面世。
董明山是高雄少數對木船技術相當熟悉的匠師,具有20多年的船舶木工經驗,他運用豐厚的實務經驗,結合現代技巧,考量材料張力、曲度,調整過程可能遇上的各種情況,適時修整,體現其造船秘訣「順就好」的傳統技術精髓。
舢舨製作的工序從調查、資料蒐集、船型討論、放線寸、裁大木、龍骨製作、安龍骨、肋骨放樣、校正、安裝船殼、內艙製作和撚縫等12道工序,皆須考慮材料韌性,預留彈性空間,不刻意強求;製作時適時根據現況適時調整,終於在2016年底,於愛河重現雙槳仔的風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