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報告 1940年日治時期成立的新竹師範學校,至2016年11月1日新竹教育大學併入清華大學,具有76年歷史的新竹教育大學正式走入歷史。新竹教育大學的歷史,歷經新竹師範學校、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新竹師範學院、新竹教育大學共四個階段時期,新竹教育大學的歷史可說是台灣教育史的一頁,也見證了台灣小學師資培育政策與制度的轉變。 日治時期重視基礎與師範教育,隨著公學校與國民學校的普及發展,師範學校漸次擴增,從台中師範學校增設新竹師範分校。二戰後,國民黨政府重視國民與師範教育,新竹師範學校獨立設校,賦予師範教育作為「精神國防」、國民教育作為「富國強兵」的角色,新竹師範學校扮演桃竹苗地區國小師資培育與教師在職進修的培育搖籃。在國家一元化的公費師資培育政策下,吸引多數優秀清寒的學子投考師範學校,某種程度透過師範學校的管道促進台灣社會階級的流動,也提升台灣小學優秀的師資素養,為台灣國民教育普及發展與人力資源的精進做出貢獻。隨著社會變遷的改革,公費一元化培育的師範教育在1997年後逐漸走入歷史,師資培育管道多元化與少子化的衝擊,教育大學的定位受到挑戰,這也是新竹教育大學被併入清華大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期以新竹教育大學走入歷史為題,藉由師範與師專校友或師長的回憶與訪談,試圖勾勒新竹教育大學的發展轉變、教育學風及其貢獻。因限於時間與精力,本次主要以師範與師專時期的「竹師」為探討的焦點。 彭煥勝的〈竹師教育〉主要探討新竹教育大學的演變,從校徽、校旗、校歌、校訓與校園景物等面向剖析「竹師」在此方面的校史發展。本篇從文獻與校友訪談,探討「竹師」的訓育管教特色、課程與教學、教育貢獻。本文較從宏觀層面觀察,可提供讀者瞭解新竹教育大學的發展轉變、教育學風及其歷史意義等面向。 范文芳的〈竹師半世紀的回憶〉,作者以新竹教育大學任教35年的身份回憶他在「竹師」的教學生活,見證了新竹教育大學的轉變發展。作者長期關注「教育在地化」的議題,內心透露對於新竹教育大學被併入清華大學的不捨。 王為國的〈那些年我的竹師學習之旅〉,作者為新竹師專78級普師科校友,回憶他在竹師學習的點滴生活,對於竹師多元豐富的社團生活與重視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印象深刻,也奠立他日後生涯發展的重要基礎。 孫瑞鉑的〈國教風華∼竹師人的故事〉,作者為新竹師專64級普師科校友,研究所亦回竹師進修,之後曾任竹大實小的校長,與竹師情緣甚深。她感恩在竹師五年的師培紮實的學習,之後受到竹師教授群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援體系協助,而能順利建立竹大實小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 連彩伶的〈聽風的青春〉,作者是77級新竹師專美勞科校友,從美勞科上課的往事記憶,「竹師」的校園生活點滴回憶,嚴格的軍事化管教生活紀律,生動活潑刻畫當時「竹師人」的許多共同生活故事,也提供現代大學生不同的學生生活經驗視野。 另外,本期主編彭煥勝訪談新竹師專第二任校長黃光雄教授,由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研究生蕭宇純做文字整理,台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鄭玉卿教授兼教務長做文字修訂。從黃光雄校長訪談中,瞭解他到竹師擔任校長的契機與治校重視人和的理念,如何奠立竹師學術研究的氛圍,也兼談及他離開竹師後的生涯發展、師專改制師院的問題。 其次,彭煥勝訪談前新竹師範學院校長、新竹師範學校第七屆校友黃萬益,由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研究生蔡至甯做文字整理。從訪談黃萬益校友談他的成長經歷、在新竹師範就學時期的學習與生活回憶,回母校竹師服務的熱忱,以及致力於新竹師院升格為大學及遷校香山的努力與挫敗過程,可以從他的角度瞭解新竹教育大學錯失轉型獨立發展的遺憾。 第三,彭煥勝訪談新竹師範學校第十五屆校友、順天建設公司董事長柯興樹,由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研究生蕭宇純做文字整理。從訪談柯興樹校友的成長經歷、求學過程、回憶竹師的師長、校園生活與同窗情誼、他畢業後的發展、竹師教育對他個人的影響。從他的訪談中,透露出他對竹師教育的感恩與肯定,奠立他日後在事業經營成功的重要基礎。 第四,彭煥勝訪談新竹師範專科學校69級校友、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人力發展研究中心退休主任李俊湖,由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研究生張伃含做文字整理。從訪談李俊湖校友的成長背景、求學經歷、竹師學習的生活點滴回憶、竹師對他畢業後的人生發展影響等面向,瞭解1970年代新竹師專的課程學習與生活管教狀態,特別是竹師多元化的社團活動與著重教育實習實務的學習,對他日後的就業發展有著深刻的印象與啟示。 最後增錄兩篇研究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呂美燕碩士的〈新竹市晉和國小桌上遊戲融入閩南語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投入之影響〉修改後的碩士論文,則運用準實驗研究方法探討新竹市一位鄉土語言教師運用桌遊遊戲方法融入閩南語的教學是否對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投入造成影響。另外,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學士班學生王元弘的〈環境變遷對新竹沿海地區居民的認知與認同〉,此篇是106學年度科技部大專學生參與研究專題計畫補助的部分成果,藉由此次調查瞭解新竹沿海地區居民對環境變遷的認知與認同問題;這兩篇研究論文,除了增補此期內容的篇幅外,亦可瞭解新竹市在地當前的教育與環保問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