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崗山後山巖崗安路路邊有十二條山洞,根據日本老兵口述:1945年太平洋後期戰況吃緊,日本陸軍協助海軍在大小崗山西麓挖掘隧道與防空壕,建築工事,動員三個步兵大隊約2700人,東麓後嚴仔防空壕應也是同一時期所挖掘。另有小崗山耆老見證,當年曾協助挖掘小崗山防空壕,6個人一組,負責爆破打通一個坑道,日軍打算作為彈藥庫使用,但至戰爭結束都未曾使用過。住後嚴仔25年次的鄉民也說山洞是日本人設計,附近俸仕工協助挖的。後山巖編號5的山洞內,建有一個紅磚蓄水池,專門收集來自岩壁下滴的山泉水,水質極為清澈。
這些防空壕山洞,完全素掘,洞壁無水泥澆灌與支撐,高約1.7-2.2公尺,寬約2.3-2.7公尺,縱深約11.6-15.4公尺,有的只有單獨一條、單一出入口,有的有支坑相聯通,經過一甲子的塵封,岩壁逐漸有鐘乳石形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