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勢賜安宮

東勢賜安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位於雲林縣東勢鄉東南村的東勢賜安宮,是台灣歷史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之一,主要祭祀三山國王,廟宇中的眾多結構仍然為舊廟時期使用的建材,如龍柱、石柱、壁飾、壁畫、神轎、巡牌、香爐、石爐,都是逾百年歷史的寶貴文物。根據東勢賜安宮記載,明崇禎16年(1643年)潮州蔡鴻均氏在渡海時遭遇狂風巨浪,在三山國王的庇佑下,化險為夷,平安登陸西部海口,來到船頭厝、東勢厝進行拓墾,同船的民眾感念三山國王的保佑,共同築茅屋供奉香火膜拜,到了清朝乾隆8年(1743年)東勢厝、牛埔頭、路利潭、程海厝庄信徒決定重修廟宇,並將廟宇定名為「四安宮」。道光末年,黃約信士邀集信眾捐款修建廟宇。在台灣光復初期(1948年)進行第二次翻修,改名「賜安宮」,到1988年時增建大雄寶殿。現在仍是當地民眾重要的廟宇之一。

康熙年間,雕刻金身配置大明宣德年製石爐奉祀,香火鼎盛。雍正初年,本地信士佟啟發倡議興建廟宇,乾隆22年廟宇建成,眾為銘其賜安地方擇廟名為賜安宮,道光30年重修,民國74年興建凌霄寶殿,民國77年完工。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東勢賜安宮 / 撰寫者:陳建安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6030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取得對象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 自行整理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東勢賜安宮
撰寫者
陳建安
貢獻者
創作者
拍攝:雲林縣政府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6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存放位置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時間分期
明鄭時期 (1661~1683)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