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左營半屏山洞窟工廠

跟左營半屏山洞窟工廠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左營半屏山洞窟工廠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左營半屏山洞窟工廠

第六海軍燃料場(中油前身)1944年(昭和19年)10月起,開始頻繁遭受美軍轟炸,也就是二戰中美軍紀錄中首次大規模的對台灣進行轟炸,六燃精製部成為首選目標,場方高層於是決定將生產設備疏散至附近的樹林與洞窟內,最後選擇於半屏山東南麓人工挖鑿三組地下洞窟,並於1945年6月完成遷移。三組洞窟,由北而南依序為1.小型原油蒸餾裝置(代號620-5),因二戰已近尾聲並未挖掘完成。2.潤滑油製造裝置(代號625),有三條主坑道、兩條橫向副坑道連結,呈「王」字型分佈是,目前最完整的洞窟。以及一處酸素(氧氣)製造裝置與放置工作機械的洞窟,此組洞窟亦有三條主坑道,內部有兩條橫向相連之通道,最南邊之坑道在高市新工處設置三鐵共構左營站聯外道路時被一半被挖除,另一半仍被封存。酸素工場發現有機械臺座裝置坑洞、鍋爐溝槽、磚造煙道、磚造煙囪豎井、通氣孔。

三組洞窟十條隧道,皆因戰事緊迫洞壁未施水泥與支撐,各長約60公尺,寬高各約6公尺,戰後曾被水泥廠作為儲藏炸藥空間,目前狀況良好。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左營半屏山洞窟工廠 / 撰寫者:宋德威、郭吉清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6022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高雄市半屏山後巷
別名
左營半屏山疏散工場
事件
高鐵聯外道路開闢工程
免費進場
史料原文/譯文
〈625廢航空礦油再生裝置(第二裝置) 接收財產明細表〉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國防部永久(史政)檔案〉《國軍檔案,日本海軍物資接收目錄》,1945,〈國有財產引渡目錄(高雄地區)〉檔號B5018230601=0034=701.1=6010=virtual019=virtual002=0004
史料時間
類型名稱
1945


所在地-緯度
22.689411111111113
所在地-經度
120.30498333333333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高雄市半屏山後巷
參考資料
內政部營建署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半屏山日治時期戰備設施先期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現況
完好
資料來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隸屬
土地:高雄市政府、農委會林務局;管理: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交通方式
開車、徒步
撰寫者
宋德威、郭吉清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