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紅色、偏長呈管狀的砂拉越琉璃珠。砂拉越原住民的珠飾文化源自外來文化。根據在加里曼丹庫泰 (Kutei)出土的梵文歷史文獻記載,印度商人在五世紀已出現在婆羅洲的東南海岸。往後室利佛逝在八世紀崛起,更促成各國商人穿梭在東南亞一帶。商人們在馬六甲 (Melaka)、巨港 (Palembang)、蘇卡達納 (Sukadana)和萬丹 (Bantam)游走,從這些地方帶來一些小商品,當中包括了各式各樣的珠子和珠飾品。所以,早期的珠子都是來自中國和印度,後期甚至出現來自歐洲國家的珠子。珠子一般被串成項鍊或手鍊,也製成珠帽或衣服飾品,甚至串或縫在日常用品上,例如加拉必族 (Kelabit)在嬰兒背袋縫製華麗的串珠。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