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編織額帶,左右兩端有編織粗麻繩。其實這種看似泰雅族北勢群女子新娘服頭帶形制的額帶既非穿著任何日常服也非盛裝時搭配而用,事實上這應該是背籃的背帶,只是這種背帶也不是非背於肩上,而是以頭部載著背籃。左、右兩條麻繩其實是繫綁於背籃上,使用時,中央扁平型的織帶以額頭頂住而用,再將背籃置於背部,為較省力的一種揹負方法,而左、右兩手通常會扶著麻繩。因可省力,所以過去常為居住在山區的原住民使用,從許多文獻照片多是泰雅、太魯閣或賽德克族婦女揹負。原住民的編織器具有很多是以藤編或薄竹片的竹編製成,且有許多種編法。不過近代的背籃幾乎都以彩色的打包帶做編織的材質,只剩下骨架仍是藤或竹。雖然已經不完全是傳統材質,但是編織方法卻沒有改變,也可以算是一種時代下演進的產物。其實就如本件背帶,亦是以打包帶編織而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