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麻繩

麻繩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本件標本的材料是苧麻(Boehmeria nivea ),苧麻是臺灣原住民植物纖維的主要來源,織布,編繩,勾製魚網,大小背袋以月桃搖籃外的包袋,都少不了麻線。與苧麻相關的工作多由婦女來做。取下一定數量的莖後,放置於家前略為乾燥,再用小刀由切面連切帶刮取下纖維,數十條為一束,放在家屋簷下陰乾。等充分乾燥後,取二至三條纖維在大腿內側揉搓成線,再視需要以紡錘搓成更長的線。 標本是以鱔魚骨編法編成的長繩,編法以繩身與鱔魚骨骼相似得名。照片右側為編繩時的起始處,編時將線頭綁起,掛在掛勾上,編時只見十指飛快上下纏繞。繩身毛燥之處是接繩所致。以這種方法編成的繩子在男子盛裝時綁禮刀用。由顏色及毛燥程度來看,應從未或很少使用過。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麻繩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600000239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