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尾中元普度

虎尾中元普度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談到普度,很難不讓人提起虎尾。所謂「北基隆、南虎尾」指得就是虎尾普度。虎尾普度可以追溯到清領時期「大崙腳市街」成形之際,由「大崙腳王爺—池府千歲」負責鑒普的「廟普」,又稱之為「大崙腳普」。但隨著多次民亂、水患導致大崙腳市街的消失以及人們的遷徙,「大崙腳普」逐漸往虎尾、土庫、斗六、斗南四鄉鎮境內擴散,普度日期則仍在農曆7月27日。

國民政府來臺後,將虎尾商業市街的普度規範在農曆7月15日,之後虎尾市場陸續成立「北區市場普度會」、「東區市場普度會」、「南區普度會」與「福德區普度會」等組織,每年只要到了農曆7月15日,虎尾街上到處搭起各區中元普度祭典的供桌與帳篷。不僅如此,北區虎尾後莊聚落更會搭電動花燈,進行建醮,俗稱「肉山」的祭儀。例外的是「福德區普度會」會選在農曆7月16日舉行普度祭儀,主要因為祭祀以土地公廟區域所在,而有別於市場的緣故。現在的虎尾普度已經不能被稱呼為「大崙腳普」,因為「廟普」的形式已經消失,而在民國70幾年時被虎尾市街的店家行號發起組成的「街仔普」、「市子普」所取代了。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別名
虎尾中元節
撰寫者
沈沐蒼
資料來源
自行收集整理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