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漫漫來時路:細說歷史長河中的十八尖山     

回首漫漫來時路:細說歷史長河中的十八尖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回首漫漫來時路:細說歷史長河中的十八尖山     

漢人入墾前,十八尖山是道卡斯族竹塹社每年的捕鹿場,也曾是遭遇明鄭官兵追捕時的避難路線。漢人大量入墾竹塹後,鹿場變成良田,竹塹社人無以維生。 雍正十一年(1733),漢人在十八尖山(三臺山)下築城,竹塹社人被漢人趕出城外居住。乾隆二十六年(1761),土牛溝穿過十八尖山後坡的雞卵面和西側的蜈蜞坡一帶,在此之外即為國土範圍之外。清朝中葉到清末,十八尖山一帶又畫為義塚,甚至一度成為抗日軍與日軍佔領新竹城的攻防主戰場。 日本時代,一開始被規劃為森林公園,二戰後期轉變成為日軍防守新竹的要塞地區,十八尖山是無法隨意進出路的。中華民國時期,十八尖山山腳下逐漸成為眾多學府聚集的新興文教區。十八連峰被市政府經營為最佳的休閒區。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9&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回首漫漫來時路:細說歷史長河中的十八尖山      / 撰寫者:新竹市文化局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58235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范明煥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3/12
ISBN
ISSN1028732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