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17期編輯室報告:木工/木想

竹塹文獻雜誌第17期編輯室報告:木工/木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竹塹文獻雜誌第17期編輯室報告:木工/木想

編輯室報告 有一位朱師傅如此說,「木匠如木工不同,木工是別人叫他去做什麼他就去做,木匠是會想要怎麼做比較好,要怎麼改,這才是木匠,就是木想」。不論是做大木、小木、棺桶,這些「木想」的木作師傅們的勞動及生活形式都透露著許多特出之處。長久與變化多端的木質纖維相處,師傅們選料、矖料、備料,數十年來手上不知摸過幾萬根木頭,木質乾溼的變化、適合用在結構的什麼地方、木紋排列的方式,心中都時時揣摩著千萬種變化。問起怎麼知道什麼尺寸、怎麼打樣,每個師傅都指著腦袋這麼回答,「都在這裡了,會像錄音帶的話自己播出來這樣」。住在自己設計起造的屋子裡、窗門、家具,自己用的自己造,充滿完全決定自己生活空間的恣意,也擁有令現代人生羡的將想像化為事實的能力。 由尋訪老木作師傅作為起點,我們逐步了解早期木工坊裡的生活和買賣有多麼的非正式,木匠社群形成的木匠社區又是多麼的親近與豐富。與在地常民生活中婚嫁大事的繫帶以及與在地材料的連結更織密了木匠師傅們濃厚的在地性。可惜的是新竹的木匠師傅生活史遲少有田野實錄,木工坊的非正式性也讓它的面貌容易在方志中多所隱沒,如今不但許多在地木料早已絕種,許多木工坊停止運作,許多的老木作師傅早一步離開,更有許多古董商們正覬覦木匠奶奶們仍在使用中的嫁妝家具,讓奶奶們也要搖頭:「他們買走我衣櫃的兩扇門,我才不肯,那我的衣服要放那們呢?」生活與記憶的不可拆解性顯然並未受到尊重。循著木匠街坊的訪線,我們漸次延伸出其他的訪線來摸索新竹木器工業的地景輪廓。如兩次影響新竹木器業地景的重要階段-美軍潮和扶桑客潮,在現存的藝術雕刻木器廠尚能找到一些痕跡;新竹高工的家具木工科改科正好屆滿一年,還能聯絡到剛退休的老師;為數已稀的師傅的木器行近期就要收起,師傅有時還會倚著窗門閑閑看著街景;但再過一些時日,能夠累積得見新竹木器工業的地景輪廓的依據,大概就會像木器廠的後倉裡滿堆著灰塵的一兩只樟木箱,賣完了就沒有了。這些初探所拼連起來的地景輪廓,礙於資源與人力,自是粗糙,有任何意見,還冀聯絡指數。以下為專題的文稿內容,主軸依次為概論、木工體制教育篇、木器業篇、木作師傅篇;另需一提的是,困在整理木作師傅部分的文稿時,深覺師傅的語言非常有韻道,決定保持原味,在木作師傅篇的編排上以稍作整理的田野稿形式呈現。 在這段期間的訪查中,有許多師傅、頭家、老師、朋友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舊城區裡的黃阿勝師、炎輝師、施三宏師、蘇炳文師及師婆、後車路的木匠師婆群、朱師傅、陳義順師,大木作師傅蔡孫泰師、久師,新竹市木工工會林金地師、楊炳鍚師、蔡登銀師、張慶雲師、萬福麟師,北埔父子檔范義揚師、范振華師,樹林頭張金泰師,台灣藝術雕刻木器廠村師,旭正家具彭茂中先生,西門街永興家具楊再興先生、永春家具鄭啓熠先生、新竹高工前家具木工料米士老師、溫福家老師及師母、葉棋源老師、黃清海老師、王文良老師、林合懿老師,都熱心提供第一手資料或允許訪談者進出私人居所,特予致謝。范揚田同學、徐蘭香姐提供師傅聯絡方式及張福春老師提供剪報,解了我們許多迷途之憂。姜徐棗奶奶特地帶領我們至北埔拍攝客家體家具,途多辛勞,敬表謝意。候念祖先生提供許多相關書目及其有關鹿港小木作匠師研究的博士論文,也對我們了解新竹木器業發展多有啓發。尤其在後期,溫老師、黃老師、阿布,不厭其煩地驗稿及給予意見,付出許多辛勞。文化局方面,張德南老師在初期即給予的諸多指引及秋容姐的一再寬容期限,都是今天專題能有較充裕時間成形的最大因素。另外,對孟津將專題編撰機會轉介給我們,也要一併致謝。 這次的專題初探,主要的田野訪查及撰稿人均為木造社的成員。有建敏、麗珠、麗玲、佩芬、建忠、阿國、謝大哥、惠雯,投入許多時間與心力一同討論及任務編組,才能達成專題的順利產生。期間的波折阻礙也多虧社團同學熱心互助,終一一解除。由這次的合作經驗結出,由因特定的認同下連結而成的社團/社群來關懷相關議題的運作模式,或可為未來同時達成了解在地風貌和培植在地社團的潛力方向之一。 吳佳穗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8&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竹塹文獻雜誌第17期編輯室報告:木工/木想 / 撰寫者:新竹市文化局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5818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吳佳穗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11
ISBN
ISSN1028732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