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字友竹,號滄海遺民,生於同治五年,卒於昭和五年,身為一個日治時期的台灣文人,他選擇隱世過著移民的生活,但傳統知識分子的身份令他將心中真正所想全部宣洩在文字上,本文將以他的《友竹詩集》和《陽台詩話》來一窺他的內心世界。《友竹詩集》中提到的四香樓和如此江山樓,分別是他在甲午戰爭前後的住所,身為一個傳統儒家的知識份子,他也曾懷抱雄心壯志,可惜生逢亂世,在無能為力的經歷了甲午戰爭和清朝滅亡後,他選擇隱居於世,作為儒家道德消極的體現和反抗。《陽台詩話》則是他在明治38年為了端正社會風俗,耗費巨資出版的,王松非常看重詩詞的教化作用,因此在他的挑選下,《陽台詩話》中收錄了許多當代新竹的人文、風土、時事和藝文相關作品,對文獻保留起了很大的貢獻。王松的詩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評判時事,另一類則是田園隱趣,兩者構成了王松詩的全貌,也勾勒出他雖然渴望歸隱田園,卻仍放不下世俗雜事的複雜情感。遺民的隱世志節、日本的現代化統治、對中國儒家的緬懷,王松作品中所呈現的各式立場交織,令我們看到了日本統治下台灣傳統文人所面臨到的複雜處境。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19&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