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在中華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期馬祖地區也有不少求子的習俗,像是女兒回門時娘家會致贈百子千順燈籠,讓女兒帶回夫家,或是透過神嬤搭花樹、元宵擺暝時送燈給新婚夫婦。
根據連江縣(市)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報告書指出,馬祖地區有不少求子習俗,像是女兒出嫁後三天回門時,娘家會準備象徵多子的蘆薈及一對百子千順燈籠讓女兒帶回夫家。另外,元宵擺暝時,有些村莊也會送燈給新婚人士,祝福新人早生貴子。
如果夫婦結婚多年膝下無子,家中的女性長輩會到廟裡向臨水夫人代求子,或是請神媽(ㄒㄧㄥˋ-ㄇㄚ+/sing53-ma31,巫婆)代為到陰間「看花樹」。傳說美名婦女在陰間都有一棵花樹,白花代表兒子、紅花代表女兒,有多少朵花代表有多少孩子,因此若樹上無花就代表婦女不能生育,但這能透過神嬤透過「搭花樹」的法術解決,就是搭上別人的花樹,讓自己的花樹也能開花。若婦女花樹上的花都是紅花,神嬤也能透過「換花盆」,讓婦女的花樹上也能開出白花。
不過,該研究者指出,這些求子的習俗除了擺暝時送喜(送燈)、陪嫁送百子千孫尚有進行外,多不復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