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市壯二新福宮主祀神農大帝,位於凱旋里(昔稱下壯二)與南津里(昔稱上壯二)交界處,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本廟原先奉祀福德正神,為一間茅草小廟,1928(昭和3)年重建為一間木作結構的廟宇,並改主祀神農大帝,稱為「神福宮」。戰後,幾度更改廟名,至1986(民國 75)年才登記為「新福宮」。 根據新福宮的林彪城略誌記載,壯二地名由來,是吳化(吳沙之姪)為酬謝隘勇壯丁,在1802(嘉慶 7)年將位於宜蘭市東、南方的土地,分成壯一至壯七給粵籍鄉勇。本區即是分給以林彪為結首的土地,時稱「 林彪城」或「城仔」。城仔至今流傳三則故事:一是昔有四個城門及護城河;二是林彪口願:「城底讓窮人住,等生活較好過時,要搬出城仔外住」;三是日治初期曾遭到屠城式的燒毀。 在新福宮內有1802(嘉慶7年)所奉祀的「壯二開闢諸長者之神位」,以及1928(昭和3)年的「祥開百穀」、「福庇萬民」匾額和藥籤筒。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