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市金七結福德廟主祀福德正神及三官大帝,1806(嘉慶11)年先民渡海來台,選擇在此處落腳,當時主要有吳、楊、郭、張四大姓,吳、楊位於七結城仔底,是聚落人口最多的地方,郭、張則聚居於較外圍的聚落。本庄民風淳樸,與世無爭。因先民認為「無廟不成庄」,六結仔有間土地廟,七結仔也應該要有一間,於是在現在廟旁大樹下建一間小茅屋供奉福德正神,以達謝神恩護佑,得以在此落地生根。 日治時期,本廟登記為福德祠,在廟的辦公室內有幅古地圖,清楚呈現出當時的轄管範圍。二戰末期,美軍空襲北機場,七結仔滿目瘡痍,但本廟與廟旁百年老樹皆安然無事,民眾認為這是福德正神神力護廟。如今,廟旁的老樹已是宜蘭縣政府列管保護老樹。1947(民國36)年曾進行改建,1983(民國72)年於本廟興建活動中心,將祭祀空間移至二樓現址,名為「思源里福德廟」。 另外,本廟奉祀三尊謝府元帥,據地方耆老游景清表示,這是楊姓先民渡海來台時所帶來的,為楊姓家神,早期庄內民眾身體有恙或開基建屋等大小事,都要至楊姓先民的公廳請示元帥公,亦常有民眾將元帥公請至家中供奉,可惜舊大元帥被請走後,至今卻未歸還。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