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市慈安寺主祀觀音佛祖,俗稱 「下渡頭佛祖廟」。據廟方的沿革資料記載,1745(乾隆10)年間,在吳沙率眾大規模移墾宜蘭之前,蘭陽平原已經有漢人前來開墾,並建立幾座土地公廟。有一天,這幾座土地公廟突然一起 「發爐」,有人推斷此為「大神」即將降臨的徵兆。數日之後,從海上漂來了一塊大木頭,居民將之撈起,才知道是觀音佛祖聖像。便於下渡頭的沙丘上,建一間小廟供奉膜拜,這裡也成為居民心靈的寄託 。《噶瑪蘭廳志》中記載著:「木佛寺,在廳治北門外下渡頭三里。乃未開蘭之先,得木頭於海上者,見其不雕之質,宛象觀音,歸而奉之,頗著靈異,因此得名。道光九年,里人募建一椽 。」 現在本寺的門外有一幅對聯:「慈航攔阻雙溪口,安靜開基下渡頭」也呼應這個故事。 1829(道光9)年,信眾集資在下渡頭籌建新廟,名為「 慈安寺」。1881(光緒7)年本寺遭洪水沖失,遷建至慈安里現址。日治時期,抗日行動不斷,深恐寺廟成為反抗勢力聚集場所,日人放火焚寺,而佛像僅遭濃煙燻黑並無受損,居民都認為這是佛祖靈感。本寺於1924(大正13)年重建,戰後也曾修建過,虎邊牆上有重建的捐題碑,大殿內則有多幅彩繪大師顏文伯的畫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