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市進福廟主祀關聖帝君,耆老李文榮及李聰煙表示,本廟前身為土地公廟,緣起於清治時期,先民自中國帶著土地公神尊渡台,來到這裡拓墾定居後,建土角厝奉祀。日治時期大正初年,居民以泥土捏塑關聖帝君神像,將其請入廟中供信眾膜拜,因為在傳統民間信仰中,土地公的神格位階較低,信徒便以關聖帝君為主祀。 1929(昭和4)年,改建成磚木建築。1977(民國 66)年,信眾集資重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本廟主祀的神尊雖然由福德正神變成關聖帝君,現今廟內信徒仍組有6個龜會,每會由12位信徒組成,當會員中有人生兒子,該會會員便會製作神龜(稱為「查甫神龜」)送給會內成員分享喜氣,成員再回送紅包,保有了鄉村的淳樸民風。 而不同於一般帝君廟以農曆正月13日、6月24日為主要例祭日,本廟的例祭日選在農曆正月初七舉辦,這是因為早期帝君生都要請大戲(歌仔戲或北管戲),大家都搶在同一天,常會請不到戲班唱戲,所以進福廟選擇提早一個星期舉辦。當天也會舉辦過火儀式,規模雖然不如二結王公的過火活動來得盛大,但卻是建業里一年一度的盛事。在廟裡,除了有日治時期的木香爐及匾額之外,還有一張大神桌,很特別的這是由一群羅姓家族的夫人所寄附的。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