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國語傳習所後改制為新竹公學校,為新竹國小前身,係新竹地區歷史悠久的學校,保存較完整的日治時期學生學籍資料,以利了解日治時期教育現場的實際狀況。學籍簿格式含有學童個人資料、成績記錄欄、學童身體成長記錄欄。兒童個人資料在1903-1912年的第一階段,項目較簡單,特別的是「入學前經歷」的調查,是日治前期公學校與書房競爭下的產物;之後則陸續增加寄留地、本居地、種族等欄位。學籍簿上的學童成績記錄可搜尋學科欄位變化,了解從1903年到1945年日治時期台灣的教育發展,較大的教科變動計有六次,後期甚至廢止漢文科,以利加速同化政策;另方面成績記錄欄也記載成績評量的重點、出缺席狀態、在學退學情形。學籍簿上的學童身體成長記錄欄可以得知日本殖民政府對殖民地兒童教育很強調衛生、健康,營養的補給、疫苗的施打都是教育重點。總之,學籍簿的記錄幫助了解日治時期教育的實態,同時從調查項目,也了解殖民政府關心或要控制的項目,不僅是再現教育現場的史料,也是考察殖民教育政策的重要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