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會社尾(今臺北市萬華區糖廍里)。美援物資正在發放,當地居民都前來領取物資,牧師在此拍攝影像做為紀錄而取得了這個畫面。較有工作能力的青壯年都外出工作去了,因此家中派來的代表多為長輩或婦孺。居民們必須排上許久的隊伍,最後才能領取到救濟物資,這是因為協助發放救濟物資的人很少,但紛紛趕來領取救濟物資的人卻很多,發放救濟物資的人員除了要仔細地檢查居民攜帶來的領收單據以外,還要照單據上寫的物資數量、種類來發給民眾救濟物資,只要有一位居民因故無法正常領取物資,便會使得發放物資的動線停滯不前。
救濟物資多半是基督教救濟會及天主教福利會向美國政府申請,而後從美國經由貨船運送至台灣,抵達台灣後多由地方的教會、天主堂協助救濟物資的發放,這些地方神職人員是自願性幫忙,與救濟會、福利會沒有雇傭關係。也因為是地方規模較小的教堂聚所、天主堂,相對可以動員的人力有限。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