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透視日本帝國殖民統治時代:日本佛教曹洞宗在新竹獨霸的拓展真相

透視日本帝國殖民統治時代:日本佛教曹洞宗在新竹獨霸的拓展真相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透視日本帝國殖民統治時代:日本佛教曹洞宗在新竹獨霸的拓展真相

1895年日本佔領臺灣後,日本佛教各宗派僧侶隨著軍隊的腳步登陸臺灣,成為「隨軍佈教使」,一開始以準公務身分配合軍事行動,在全島底定後,隨即轉變成「開教使」,在臺拓展本宗宗教勢力。日本官方自然也有拿佛教信仰作為溝通在地民族文化媒介的企圖,日本統治時期的宗教法律隸屬於同化政策的一環,目標是要讓臺灣民眾接受日本國家神道的信仰,即認同日本皇室的神聖性,而非讓臺灣信徒成為日本各佛教宗派之信徒。 日本統治時期在新竹總共有七座寺廟屬於日本佛教宗派,其中以日本曹洞宗的新竹寺勢力最大。主要的原因除了日本統治初期,曹洞宗承諾提供保護,私下與很多寺廟簽約,讓他們成為曹洞宗下游寺廟。又透過教育方式、開辦日語學校、禪學講座、慈善會等等獲得成功,更在1897年9月在新竹南門街購地興建新竹寺。在曹洞宗大肆拓展勢力的同時,新竹佛教並沒有與中國大陸的佛教斷了聯繫,畢竟臺灣有大量閩粵移民,從生活文化到信仰的影響是切不斷的,中國大陸佛教為了向臺灣教徒募款,也很樂意來臺弘法。而日本當局為了在中國大陸擴張勢力,也希望藉由兩岸佛教交流,達到日華親善的效果,日本僧侶就成為兩岸佛教交流的監督者與指導者。 1925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的「東亞佛教大會」,是臺灣本土僧侶第一次有機會參加國際佛教交流,中日臺三方皆有代表出席,見證了日本佛教在臺灣發展的黃金時期。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江燦騰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12
ISBN
ISSN1028732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