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花廳戲台屋頂交趾陶

大花廳戲台屋頂交趾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大花廳戲台屋頂交趾陶

臺灣交趾陶工藝自清代由大陸閩、粵一帶的工匠傳入,部分匠師來臺施作乃至落地生根,並將技藝傳授給本地的徒孫。交趾陶是一種多彩、低溫燒製鉛釉軟陶,大量用於寺廟裝飾,又稱「細仙尪仔」、「廟尪仔」。臺灣早期本土第一位文獻可查的交趾陶名師葉王,成就最受推崇。日治時期受聘來臺的泉州匠師柯訓、洪坤福一派,他們在臺開枝散葉,授徒甚多。交趾陶融合了繪畫、雕塑、釉彩、燒陶等工藝技術於一身之陶工藝。各個匠師所製作的交趾陶通常都具備豐富的造型、色彩以及民間故事題材,常作為建築物身堵、水車堵、墀頭以及屋頂的裝飾品。 大花廳舞台屋脊中央的交趾陶人物,身穿官服,坐在獅子上,這位叫做天官,垂脊上有白鬚老人,旁邊帶著一隻鶴,叫做南極仙翁,另一邊垂脊上有一位女性,帶著一隻鹿,叫做麻姑,兩位都是祝壽的人物。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所在地-地址
臺中市霧峰區民生路26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062804
所在地-經度
120.700848
是否開放
撰寫者
洪維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