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地點未知。一名綁著頭巾的老農婦走在草地上,婦人扛著一根扁檐,扁檐的兩端各有一個竹籐編製的竹籃,以及金屬桶子,桶子內似乎有一個裝著東西的麻布袋。老婦人扶握著肩膀上的扁檐,取得良好的平衡。身後的其他農民忙著農活,將穀物曝曬到曬穀場上,眾人正用工具將稻米鋪開。 農事作業向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或自動化機械,在早期仍沒有自動化農具使用時,農村內的居民們會互相幫忙,將家中人手、牲畜借用給需要幫忙的人,居民間的情感也在這樣相互幫助的農事中,培養出密切的情感關係。土地與人,這兩者便是農村居民最深的情感聯繫。在近代,隨著自動化機械農具的普及,農村居民之間的感情未必與從前那樣緊密,甚至於有些農民只有在農事工作時才會到鄉村、田裏,其他時間則居住在都市地區,畢竟現在的交通、機械農具太方便了,不再需要向從前那樣居住在農田旁就近照料,也不需要每有農事便需要勞師動眾。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