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台西鄉清代隸屬為斗六廳海豐堡,日治時代改隸台南州虎尾郡海口庄。日治時期台西先民每年3月都前往北港或麥寮參拜媽祖。昭和4年(1929)農曆8月中旬,地方先賢林明拴、林查某、林泉、陳其炎至湄洲天后宮朝聖,並恭請天后宮大媽、二媽各一尊神像回臺,登陸台西港正是農曆9月9日,即天上聖母得道成神並為本宮聖母來台紀念日。返臺後將二尊神像暫奉祀於海口街上趙草湖家中供人參拜。並由海口庄長林志人邀及地方人士協議擇定現址,發動十三股信眾,義務運沙填土為廟地,且推選林明拴為建廟主持,發動募捐集資興建廟宇,於昭和11年(1936)10月安座,稱海口媽祖廟,祭典日期為每年農曆3月23日。
當初會迎回大媽、二媽神尊有個傳說。據說當年林明拴等人往大陸湄洲天后宮朝聖時,被海賊唐金富挾走了機帆船,天后宮住持前往交涉放船,賊眾均置之不理。但到了第五天突然有20餘名壯漢跪在天后宮廟埕,請求聖母開恩赦罪。原來是因為劫船的行徑觸怒聖母,賊眾多人發病,因此願意物歸原主並護送林明拴等人至廈門。這也讓林明拴等人深感媽祖威靈,而迎回兩尊媽祖回鄉祭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