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受天宮

斗六受天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斗六是雲林縣主要的行政與商貿中心,也是通往南投竹山、斗南、古坑的要道。在清代與日本時代稱太平老街為「斗六大街」,自古就有「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之俗諺。「街頭媽祖間」就是供奉天上聖母的「受天宮」,「街尾觀音亭」就是奉祀觀音菩薩的永福寺。

受天宮創建於清初,原址在斗六圓環水利會現址,根據「雲林縣采訪冊」記載,「受天宮,在縣城北,前後兩楹.前祀聖母;後祀佛祖,附祀姚公鴻祿位」當時的受天宮前殿供奉開基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佛祖和斗六門縣丞姚鴻祿位。昭和12年(1937),日本人執行「皇民化運動」,受天宮遭到廢廟,連帶培育出不少學士、舉人、秀才的龍門書院也受到池魚之殃。直到民國66年媽祖降旨希望重建廟宇,才由葉碧東先生捐獻目前莊敬路的廟址,又蒙各地熱心人士捐款興建廟宇,得已完成現今廟貌。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斗六受天宮 / 撰寫者:李漢鵬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47713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莊敬路55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703545
所在地-經度
120.55025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受天宮沿革誌;雲林縣采訪冊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撰寫者
李漢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