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崙背光祿宮

崙背光祿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崙背鄉枋南村崩溝寮地名的緣由乃康熙末葉張士箱家族與其子張方高等入墾,承購自薄昇燦和吳姓等向猫兒干社原住民所請墾之土地,並在當時聚落南方開鑿「八佾溝」,又名「把育溝」,引虎尾溪水灌溉當今二崙、崙背、麥寮、褒忠四鄉鎮田園。然而臺灣在夏秋之交的梅雨、颱風季節,使得虎尾溪、西螺溪等改道氾濫,致使嚴重洪患成災,每遇大雨變得極為容易崩塌的地方。當初最早落腳在周邊拓墾的漢人先民,便僅簡單搭設臨時草寮建物,久而久之成了外界所稱的「崩溝寮」。

在光祿宮興建之前,鍾馗神像是供奉在私人民宅內,民國53年(1964)動工興建光祿宮時,仍是「鍾氏宗祠」的私家宗廟。直到民國82年(1993)因地方人士感於莊內沒有公廟可祭祀,加上「鍾氏宗祠」同時亦主祀「伏魔大帝─鍾馗」作為宗祖神,於是透過開會協調將原本的「鍾氏宗祠」及院埕提供作為村民公共活動場所,並進一步組織寺廟管理委員會,做為地方中心信仰的公廟。所主祀鍾馗因被敕封為「光祿大夫」,於是定名為「光祿宮」。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崩溝寮段169號之4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75735
所在地-經度
120.35187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自行收集整理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撰寫者
沈沐蒼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