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集雅軒組成

北管會館組織依學者的研究,通常可分為館主、館先生及館員三個層級。集雅軒則分別稱為會長、館先生、館員,與傳統的會館組織有些不同。館員有分為出錢的會員(或稱軒員),及出力的樂員,通常在出陣的時候都是樂員居多。而通常集雅軒的館員都會傳承,父親是當時的館員,之後兒子就會接下來也成為館員。

早期集雅軒只收男館員而不收女性,因此在前台演戲時,即使有女角也都是由男性所扮演,但現在因參與的人越來越少,因此目前男女都收,且都會教授吹奏樂器。早期集雅軒子弟可選擇學習前台或後台,前台是屬於表演、演戲方面;而後台則屬於樂器伴奏。在當時,前台與後台的制度嚴格、壁壘分明;前台表演的人員和後台伴奏的人員不能混合。

集雅軒館內弟子對館先生非常尊敬,稱呼老師時是老師的名諱後加上先字。在教法上,老師怎麼教館員就怎麼學,基本上是從口白開始,接著才是台步動作。學生對於老師所傳授的絲毫不能更改半句,或是任意刪字添詞,尤其是當一齣戲二棚戲台同時表演時,只要是演員唸的不同,馬上就會被發現。除了這種師徒制口耳傳授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會將所傳授的戲抄成一份完整的總綱以便於閱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建安
  • 資料來源
    《雲林縣縣定古蹟北港集雅軒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雲林縣政府,2015年03月。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創辦地-地址
    雲林縣
  • 創辦地-緯度
    23.7092033
  • 創辦地-經度
    120.4313373
  •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lat
    23.709203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lng
    120.431337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city
    雲林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Organization.places_type
    創辦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