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米粉雖然號稱有百年歷史,在台灣的飲食文化中也可以說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特產。新竹市志記載:新竹米粉從福建傳入。許多米粉業耆老一致表示,他們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惠安縣,而且在中國大陸就已做米粉為業。目前的業者大多集中在大南勢,也就是今日的南勢里一帶。全省製米粉的技術原本大同小異,但新竹米粉之所以能獨佔鰲頭,差別就在於風。除了外島的澎湖,新竹的季風指數是西部各縣市最高的。因新竹的沖積平原由東南向西北呈喇叭狀開敞,無論東北季風或西南季風進入本市風勢即受地形約束而增強。東北季風期間本市因處背風面的雨影地帶,也就是雪山山脈的背後,因此降雨量不甚豐沛。風強雨少形成了風乾米粉的有利條件,特別是十月到一月的霜風。日據中期以前新竹所生產的米粉以粗條的水粉為主,而非現在市面上細絲的炊粉。炊粉技術是郭樹於1920年左右引進並傳授許多人,對新竹米粉的製作影響甚遠。民國七十五年開始,幾家大型米粉廠改用一貫化的生產設備,生產速度快,而且改用玉米粉為原料,產品價格低產生排擠效應。小規模的家庭製造工廠逐漸被取代,米粉工廠家數急遽減少,但產量卻大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