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說燈、做燈

說燈、做燈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元宵節俗稱上元節,固定在農曆正月十五日有結燈活動,源遠流長。燈籠在古代電燈還沒有發明以前是唯一的提型照明工具,所謂「紙包火」的謎語,謎底就是燈籠。現在每年的元宵節已是國定的「觀光節」,花燈的展示是最主要民俗活動最精彩的主題之一。每年元宵節燈市還是以寺廟為主,如高雄佛光山、北港朝天宮、新竹城隍廟、台北龍山寺、關渡媽祖廟等,展示的花燈還是以傳統的花燈為主。在各大寺廟中,傳統手紮的花燈以新竹城隍廟最為精緻,新穎、色彩豔麗、花樣繁多,純以手工取勝可謂技冠全台。花燈的製作,可塑性很大,雖是雕蟲小技,但還是要手腦並用的。現在花燈製作材料以鐵絲張架,拿捏無限,曲折如意,但就是缺少一份古早味。台灣古早的口語燈與丁是相同的諧音,丁指男丁,基於勞力的考量,添丁發財是好言吉語,燈節常有新人或缺男丁的夫婦成雙鑽燈腳祈求添丁,是上元節燈棚時獨特的風俗。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黃百忠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5
ISBN
ISSN1028732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