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

跟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有關的相片,共6張
跟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有關的相片,第5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

基地:依校園規劃及比圖規定,總圖書館位於原有操場及懷恩樓以北位置,居教學區與宿舍區中間,肩負主軸扭轉承接之任務,與未來之活動中心共同成為校園之中心。圖書館更因緊接原有創校第一棟之懷恩樓,靠近大門入口,需考慮校門口直接進入之便捷。設計條件:中原大學目前有學生8000人,計劃未來發展為10000人。總圖書館計劃藏書量40萬冊、開架閱覽500席、自修讀者1000席。由於目前藏書及學生人數均尚未飽和,而校方缺乏教室空間,局部圖書館需暫作教室,未來仍可能改為圖書館使用。除閱覽及相關資料處理與行政空間外,本館前含有150席位之會議廳、校史室及展覽大廳,其中僅閱覽空間為管制空間,讀者出口備有檢查臺。總圖書館基地南面之「懷恩樓」為二層教室建築,由於此樓為中原大學最早之校舍,且教室建築未增建前不能拆除,經本所建議更新修建,局部改為導往圖書館之半開放前廳,其他教室可能於未來改為校友會活動使用。解決方法:1.藉建築物與懷恩樓間廣場之扭拆,以化解軸線之轉換,並達到照顧校門及校學區來向雙重王入口及服務、殘障次入口之需求。2.利用原地半層高低之變化,以階梯、玻道、廣場及樹列、樹群製造大學生活動極需之校園空間,提供各種不同動線、逗留、交會之場所及氣氛。3.根據基地現在高差所建立之雙重主入口層,一樓為會議廳、教室、自修室及工作人員等不需管制之主入口,二樓則連通懷恩樓為閱覽空間之主入口。會議廳設於二樓入口廣場之下,以天窗採光,並利用天窗形成廣場上趣味性之休憩座椅。4.圖書館採7.8m基本模矩,配合4或5列開架式書架及標準閱覽桌之排列。三樓並備有密集書庫軌道供未來之需求。5.圖書館本部自二樓延伸至五樓,每層樓均有局部挑空,一使讀者可感覺到閱覽空間之延續,二則可協助自然通風效果,並增加整體性空間情趣。6.閱覽空間均由南北向採光,除國際會議廳及採編、館長等工作空間與三樓之討論室、四樓之視聽室、國父國想園究及五樓之研究小間備有空調外,其餘空間全部利用自然通風。為了避免盜書,玻璃窗均加鎖(僅供洗窗時間放),而窗之上、下方設百葉通風,並於屋頂層高窗二端各設三座巨型抽風機,供炎夏時輔助通風,頂層平頂及東西向牆面皆設計鋁箔隔熱層,減低熱量入侵室內,自然通風及隔熱之效果甚佳,人工之輔助通風並可減少書籍受灰塵之損毀。7.自修室設於地下層,附有自助販賣機式之休憩廳,地下層南北面均設有花園,供通風、景觀及室外自修。8.傢俱設計力求樸實,以符合學生風格,並首次於國內介紹燈具設於閱讀桌,省能並可增加照明效果。9.室內照明按不同空間之需要,採符合節省能源並達到人工光線所需情趣。室外籍各種高矮之路燈、行人燈、踏步燈及欄杆扶手燈,以達到夜間亦能襯托出圖書館周圍環境之校園精神及交匯中心之需求。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 竟成工程有限公司 徐文良建築師事務所 中原大學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民國72年11月至民國74年7月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桃園縣
地點名稱
中原大學/大觀/大觀
緯度
24.9576263/23.9826/23.8525
經度
121.240682/120.685/120.865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