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獅爺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共7張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風獅爺有關的相片,第6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風獅爺」似獅、似虎,以似人型,有的蹲坐,有的站立,有的蜷伏,有的仆臥,在金門許多村落的入口處,或是村郊,或是村廟周圍,或是水池旁側。它負責抵擋凶煞的入侵並療佑村民的安寧,所以名之為村落守護神,以金門村落,共立著七十三尊之多;除鎮風壓勝的直接性、主要性成因之外,早期醫學較不發達,稟持對疾病瘴癘的畏懼,以及懾於天災人禍不可預知的惶恐,亦是形成風獅爺誕生的間接性、次要性成因。久之,風獅爺也成為村人崇祀敬拜的信仰,其安撫人心的作用毫不亞於村廟或神佛。風獅爺信仰的環境背景:每一種民間信仰的存在與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有其相互關聯的複雜因素,深受一地之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歷史背景等等因素的影響;而風獅爺只是眾多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為什麼在金門地區特別凸顯,顯然與金門多風的環境有關金門往昔之風害,居民認為即是「風煞」,因此在各村落的擋風路口設置風獅爺以鎮風,此類風獅爺的坐落方位朝東北東至北方為主,剛好與金門最盛行且最強勁的東北風相對峙,東半島位於迎風面,風勢最強,早期風害最烈,故風獅爺的分佈也較多,金門民間咸認設立風獅爺的主要目的是驅風邪,在此可獲證實也。島的西側有太武山為屏障,太武山海拔雖僅253公尺,多少仍具有些阻風作用,故顯然分佈較少。風獅爺的分佈情況與設置時間:據耆老指証,以往金門有更多的村落設置有風獅爺,但被毀後未再重設,目前調查所見共有七十二尊,分佈在五十三個村落,如果以鄉鎮別統計,分佈的情況為:金沙鎮43尊、金湖鎮14尊、金寧鄉8尊、金城鎮6尊、烈嶼鄉1尊,位在國家公園區內的風獅爺共有十尊,瓊林和官澳村各有二尊,青嶼、山后、西洪、北山、歐厝、小古崗等村各有一尊。而風獅爺大致有幾項特色:1.就形體而言:由於將風獅爺視為神明,故有不少採取擬人神的方式雕塑,遠看就像真人站在那裡。風獅爺有各種豐富的表情,或兇悍無比,虎視眈眈狀、或露齒含笑,圓圓酒窩,逗趣可掬的;有猙獰狀,有忸怩作態,也有一臉稚氣者,並不全是一副百獸之尊凜然不可侵的神態。出自名匠雕鑿的風獅爺,充分顯露出屬於獅子威猛的精神面,散發出一股充沛的活力。2.就姿態而言:可分成立姿和蹲踞兩種,立姿的有四十四尊,或坐立、或蹲立,或如人直立狀;渾圓的身軀,立體感並不強,由於將風獅爺變成直立姿態,比例上有的並不勻稱,四肢顯得細小些,像歐厝村風獅爺,四肢既短小,且前後肢又幾乎連在一起;以灰泥塑造的風獅爺都是立姿,雙前足平舉至身側或胸前,類似張牙舞爪狀,是共同的特徵。3.就雕刻技術而言:有的雕工細緻,神態逼真;有的則雕工粗糙、造型簡略,徒具獅子象徵的形象而已。4.就高度而言:有的雕塑成龐然大物、高大無比,像瓊林村北側風獅爺高達一八九公分;而青嶼風獅爺則體態驕小,僅四十二公分。5.就整體而言:風獅爺雕刻的精華在頭部,尤其是臉部,一般為圓眼凸出,鼻頭寬闊的獅子鼻,呲咧大嘴,甚至與頭等寬、露出尖銳的牙齒,有的嘴角誇大成二凹洞,這是較顯著的共同特徵。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地點名稱
歐厝/大觀/大觀/太武/金湖/金湖
緯度
25.0394/23.9826/23.8525/24.9024/23.5753/25.0256
經度
121.083/120.685/120.865/121.284/120.148/121.11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