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柱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共14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龍柱有關的相片,第13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龍柱又稱「蟠龍柱」,指的是未升天的龍,所以盤繞在柱子上。台灣寺廟龍柱的發展久遠,在風格上可看出時代特色,一般來說,早期的龍柱柱徑較小,雕工較樸拙;愈到近代龍柱愈粗大,雕飾亦趨於繁麗。以下簡略分成四期來說明。撲期:清中葉以前,一柱雕一龍,龍身與柱身結合為一體,整體觀之仍是細瘦的圓柱,周圍綴以少數的淺雕雲朵,雕刻風格樸拙,材質為泉州白石,如嘉義北港朝天宮觀音殿及台南開基天后宮正殿的龍柱。圓融期:清中葉,以圓柱盤單龍為主,不過八角柱體開始出現。龍身與柱體仍結合為一體,但腳爪開始脫離柱身呈鏤空狀,全身扭轉,由度變大,雕刻不過度強調細節,風格趨於成熟但不失古拙風味,材質多用泉州白石,如鹿港龍山寺三川殿龍柱。成熟期:清末葉,以八角柱取代圓柱,但仍維持一柱一龍的風格,柱徑較粗,龍身比柱體浮突許多,連龍鬚及鬢毛都脫離柱身呈漏空狀,龍身間裝飾增多,除雲紋外,還有人物、花鳥及水族等,細節雕刻精彩,動感十足,其高明之處在於不論龍身怎麼盤繞,柱體的線條上下仍一氣呵成。石材除了花崗岩,也使用本地產的觀音山石。如台北萬華清水祖師廟及鹿港龍山寺後殿的龍柱。繁麗期:日治時期起,龍柱的雕刻風格朝纖巧華麗邁進,有時一柱雕雙龍,點綴的人物及紋飾增多,佈滿整根柱子,上方出現希臘式柱頭。龍身的細部雕刻如眼、口、鱗、鬚、角、爪等線條犀利,由外觀之,柱身約是早期的二倍,已不易看出原有柱身的斷面形式,細節過多,整體給人繁密的感覺。如台北孔廟大成殿及新竹都城隍廟的龍柱。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地點名稱
鹿港龍山寺/北港朝天宮/開基天后宮/城隍廟/城隍廟/祖師廟/清水/鹿港/朝天宮/雙龍/雙龍/觀音山/大觀/大觀/北港/台北孔廟/新竹都城隍廟/龍山寺/萬華
緯度
24.0504763/23.5678072/22.9996366/24.8051/24.6645/24.8256/24.862/24.0577/22.9043/23.7837/24.7471/23.883/23.9826/23.8525/23.57/25.0723617/24.804376/25.0367944/25.0262857
經度
120.4355824/120.3046617/120.2025578/120.966/121.641/121.007/121.13/120.433/120.479/120.947/121.0/120.756/120.685/120.865/120.301/121.5160121/120.965661/121.4999653/121.4970294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