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圓山別莊

跟圓山別莊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圓山別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圓山別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圓山別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圓山別莊有關的相片,第4張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圓山別莊在臺北市勝景劍潭南岸,為本市一座極為精美的古洋樓。別莊的創建者為日據初期大稻埕茶商陳朝駿,他曾擔任茶商公會及稻江信用組合的首任理事長,聲望頗高,他的生意遠及南洋如新加坡與印尼,並常往來廈門,因此一九一三年在圓山興建這座歐洲風格洋樓,於一九一四年落成。當時所聘建築師不易查考,但設計風格融合了英國都鐸式屋架與十九世紀末的新古典主義,反映了時代之特色。屋主當時結交中國的革命志士,例如孫中山先生與胡漢民先生於民初來臺時均來過此洋樓。戰後該宅歸黃國書所有,至一九七九年被市立美術館徵購,近來改為藝術家聯誼中心,對外開放。這座優美的洋樓,原先範圍更大,前後皆設庭院,尤其是背面有後花園及涼亭,今皆不存。一樓為紅磚結構,二樓為木結構,樑柱裸露在牆外,並刻意作成樹枝狀,此為英國所謂都鐸〈Tudor〉式常用之特色。入口設半圓形門廊,中央凸出尖塔,屋頂急斜。另外,背面的樓梯也有如一座小塔,屋頂有弧形屋簷,牆身有變體的新藝術〈ArtNouveau〉拱形窗,這些都是臺灣罕見的,彌足珍貴。(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網站) 圓山別莊是日治時期大稻埕茶商陳朝駿所建,始建於日據時期大正2年(1913年),翌年建造完成。別莊的興建與變遷過程和陳朝駿家族經營茶葉有密切關連。陳朝駿養父陳玉露於光緒年間從事茶葉貿易,先至爪哇與友人合資開設義裕茶行,後在台北大稻埕朝陽街獨資設立永裕茶行,而後陳朝駿於明治33年(光緒26年,1900年)接管永裕號事業。經過1910至1920年代,因陳朝駿傑出的商才,將企業推向高峰,擁有極高社會地位。受近代商業文化影響,當時有交際社會名流以提升其家族聲望之需要,聘請日本建築師建造圓山別莊。在建築類型上可以歸類於近郊賓客接待型別莊,是仿英國都鐸時期半木結構建築,規模與日本神戶的洋人館相似。當時因陳氏在大稻埕另有商行、工場與宅邸,圓山別莊成為陳朝駿接待茶商公會重要會員及其他紳商的社交場所,著名人士如民國胡漢民曾暫居於此;同時孫中山在東京組中華革命黨時曾由吳文秀引導來台,在此籌款。當時此處亦是陳氏家族其他成員暫居之所。別莊佔地極廣,隔著基隆河與臺灣神社遙遙相對,隔著敕使道路(今中山北路)與圓山公園、動物園、陸軍墓地、護國禪寺等公共設施為鄰。除了由通往臺灣神社的敕使道進入正門外,後門通往基隆河畔,可由水路抵達大稻埕。但由於大正12年(1923年)陳朝駿遽逝和家族的不團結,再加上世界性經濟危機等因素影響,致使企業倒閉,圓山別莊便易手王姓人家所有。至日據末期因敕使道路拓寬為40公尺,致使圓山別莊花園原有面積縮小,車庫也於此時拆除。嗣後此地為日本憲兵隊行刑隊徵用,北側圍牆增設一水井,引進基隆河之水以關閉犯人,今尚留下北側地窖遺跡。光復後為黃國書居住使用,同時圓山別莊南側增建兩幢建築物,將原本花架部份改成鋼筋混凝土構造,並將原本半戶外空間改成室內。後因韓戰爆發,圓山別莊附近一帶成為駐防美軍眷屬住宅區,故此棟建築出租作為藝品館展售使用,民國64年(1975年)因美軍撤防後,藝品館沒落,生意蕭條而無人居住,直至民國68年(1979年)因興建美術館由台北市政府暫時管理,於民國71年(1982年)核定為紀念性建築,由公園路燈管理處保護並進行整修,民國76年(1987年)移交美術館管理使用後,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作為藝文界活動場所,並於民國79年(1990年)美術館編列預算以為建築物及環境整修工作。民國87年(1998年)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指定為市定古蹟,圓山別莊從此成為台北市民生活的記憶。圓山別莊佔地約1090平方公尺,建築主體為面寬約13公尺,進深約10公尺,圓山別莊的建築空間特色,過去皆以西歐的都鐸式(TudorStyle)建築稱之。圓山別莊其屋頂特徵為具有雙向交叉,陡峭傾斜的屋頂,垂直高聳的窗戶,在西側的起居室亦有凸出的窗前空間,圓山別莊的施工部分,於磚構部分,其外露之磚構表面平整,磚材經過選取,所以在色澤、尺寸上均一,但是在沒有外露處的砌磚則非表面平整,不僅表面不平整,連磚之尺寸也不一,磚的色澤也由灰黑色至紅色深淺不一,可見施工時因磚的品質不一,刻意將上等磚砌於外觀,次等磚則砌於牆內,外表再加上裝修。在構造的形式上為一樓磚構,二樓木構的半木構造,塔樓及煙囪部份為磚構造,屋架部份為木構造,特別是二樓的木構造部份為了仿半木構造(HalfTimber),在造形的考量下,二樓的外牆及山牆面上釘上直線、曲線形狀的木板,形成具有豐富表情的牆面,也表現出歐洲鄉村別墅的休閒風味,從二樓露出柱樑的形式,可以看出與英國的半木構造較接近,圓山別莊建築的外部入口玄關或開口部磚構外觀的建築語彙,是古典系統的建築樣式。而圓山別莊落成當初在門窗的設計上,受到歐洲新藝術運動(Art-Nouveu)的影響,呈現出曲線的窗櫺。(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大稻埕茶商陳朝駿所建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日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北市中山區
地點名稱
台北市中山區/圓山別莊/動物園/南岸/高峰/朝陽/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大稻埕/大觀/大觀
緯度
25.0688889/25.0725939/24.801/24.0038/24.62/25.0902/25.0376/25.0163/23.9826/23.8525
經度
121.5330556/121.5248517/120.979/120.694/121.102/121.276/121.564/121.194/120.685/120.865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