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中摘星山莊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共44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6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7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8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39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40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41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42張
跟台中摘星山莊有關的相片,第43張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該宅第係清昭勇將軍林其中所建的,位於潭子鄉大豐村潭富路二段八八號,建造於光緒三年,至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建地約二千餘坪,為江南式四合院,建築物精細,古色古香,其杉木、花岡石、青石、磚瓦均由福建運來,並聘請泉州名師傅建造,精工彫刻門窗、橫樑、椅桌、江西名匠燒彩窯瓷彩畫,美輪美奐,每一件嵌在壁墻或樑柱上無論是木刻、石彫、彩瓷人物均栩栩如生,圖案精美絕倫,每件都是中國手工藝術的傑作。大門前原有一廣場,已改建為化工廠,現只剩下頗為氣派的門樓一座。樓下設大門,門上橫額石刻「摘星山莊」四字,有門聯:「無江海而閒不導引而壽」,「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字體蒼勁古樸。二進懸掛有「文魁」匾一方,頗為壯觀,兩旁對聯:「四面雲山舒錦繡,滿庭花木獻文章」,三進大院橫匾「進士」二字,上款: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拔理糧餉王為,下款:同治甲戌科會試中式第二百一名,欽點工部主政林文炳立。廳屋內供奉林氏祖先神位。  清同治末業由「中部十八大老」之一,林其中於大埔厝購地興建,山莊無處不畫、無處不書、無處不雕,精美華麗,故有「有其中富,無一其中厝;有其中厝,無一其中富」之諺。  山莊為閩南馬脊背式三進多護龍之四合院,前有月眉池,後有園林,四周以莿竹圍閉,山莊總入口太子樓,為兩層門樓。  林家後人於八十六年間曾出賣山莊予建商,險遭拆除,在內政部、台灣省政府民政廳、台中縣政府及潭子鄉公所及各界珍愛古蹟人士之努力下,終得以保存下來。(資料來源:台中縣文化局)  摘星山莊位於潭子鄉大豐村,係當年追隨在阿罩霧林文察麾下,平定太平天國之亂之「昭勇將軍」林其中所建造的,約在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動工興建,全部工程於光緒五年(一八七四)完成。林其中字樂卿,號在矣,係取「樂在其中」之雅意,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生。咸豐四年(一八五四),林氏以少年豪傑,無不以保衛桑梓為己任,遂組成鄉勇,投效阿罩霧(霧峰)林文察。後來並追隨赴閩浙征勦捻匪,歷經建陽、汀州諸戰役;嗣後太平天國與戴春潮之亂,屢建軍功,是為中部地區「十八大老」之一。返台後購置潭子大埔一帶土地,興建摘星山莊,為大埔一帶的大地主。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過世,享年五十三歲。本宅佔地原有三千餘坪,四合院三進多護龍。有門樓、月眉池。門樓橫額石刻「摘星山莊」,二進懸有「文魁」匾一方,三進正廳名樹德堂,懸一牌匾,橫書「進士」二字。此匾為清同治甲午戊科會試第二百零一名林文炳所立,正廳有林其中之塑像、畫像等古物。建築雕刻極為精美,為傳統民宅中之佼佼者。其建築杉木、花崗石、青石等建材,都是由福建地區運來.並聘請泉州師父建造,其窗櫺彩繪、交趾燒與橫樑雕工都展現出中國風味。「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是「摘星山莊」興建的特色,山莊宅院前有池塘、竹林,景緻幽靜。山莊內部除了供奉山莊主人林氏的神位外,並有林家祖先的塑像、字畫等古物。大門前原有一廣場,現已改建為工廠,只剩下頗為氣派的門樓一座。樓下設大門,門上橫額石刻「摘星山莊」四字,以及「九天星斗煥文章」的橫披、「江山獻秀明斜景、樓閣增輝壯巨觀」的聯對,該門樓原為兩樓之設計,但因風水之故,於一九二八年將其改建為今日所見一樓半之模樣。第一進有門聯:「無江海而閒不導引而壽」,「乃邦家之光非閭裏之榮」,字體蒼勁古樸。二進懸掛有「文魁」匾一方,頗為壯觀,兩旁對聯:「四面雲山舒錦繡,滿庭花木獻文章」,三進大院橫匾「進士」二字,上款: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拔理糧餉王為,下款:同治甲戌科會試中式第二百一名,欽點工部主政林文炳立。廳屋內除供奉林氏祖先神位外,又有本宅主人林其中塑像、畫像等古物。在百年前的台灣,是中部地區僅次於霧峰林家的大宅第。它的建築精細和美輪美奐,以及佈局完整卻早已得到國內建築界和美術家的肯定和讚賞,一致認為是集我國傳統建築之大成,細琢處不離古典漢文化,精雕處也無時不散發出悠遠東方傳統的文化氣息。這座擁有兩落多護龍出形式的如今院建築,基本上屬於「凹壽式」的平面,門廳返凹,而兩側護龍伸出,宛若一座穩定牢靠椅,座落在八千零六十四平方公尺的基地上。為當年阿罩霧林文察平太平天國之亂,十八「大老」之一的鄉勇林其中所建造的,約在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動工興建,全部工程於光緒五年(一八七四)完成。典型的座北部南方位,有略偏西的分金,由一道堅實的土角圍牆(現已倒塌)以及密密的刺竹林環圍,並設銃櫃三處(現已拆除)。在宅第的東南方矗立著一座燕尾脊頂的門樓,宅裏的人稱為太子樓,是家人出入的總門戶,樓的三面設有許多第一線防禦的「銃眼」,以抵禦不肖之徒。雖然今天曲線優美的燕尾脊及歷經滄桑的板瓦已都不復見,但石門框上的「摘星山莊」匾,以及「九天星斗煥文章」的橫披、「江山獻秀明斜景、樓閣增輝壯巨觀」的聯對,仍然道出了這座古厝昔日的綽約英姿!如果再細看牆上的磚石雕飾,以及各種材料間微妙的組構方式,真會令人驚嘆主人的眼光了。宅第的前方是一個佔地寬廣的土埕,一口三十二公尺半直徑的半月形門口塘,飄滿了枯黃的竹片,還依稀浮映著古厝的輪廓。第一落的門廳是摘星山莊裝飾最為華麗,也最精細的地方。外牆上交址陶燒的水車堵,橫貫了整個建築物的正面,宛若一幅立體的連環圖畫。水車堵下的褚紅色鬥砌磚墻與石條窗、竹節窗相映成趣,中央入口的精雕石門框以及兩側交趾陶燒八仙立體畫幅,不僅工細而且獨具匠心。門廳室內的?樑式大木結構,屬於三通五瓜加前後步柱的出拱作法,構造嚴謹、彩繪精緻,結構與非結構的雕飾交代清楚,立瓜筒與銼瓜筒的運用與大通、二通、三通間距離的調配恰到好處,堪稱現有傳統民居建築大木結構的上品。木結構下的左右格屏,彩繪「老萊子彩衣娛親」、「郭子儀單騎退敵」,隸書體的「有打瞌睡神仙」「無不讀書豪傑」以及杜甫的秋興八首詩句等,都說明瞭傳統民居建築的裝飾藝術在教化意義的積極功能,和古人陶冶心性的生活方式。第二落的正廳,在壽樑上掛了一方林文炳所立的進士匾,子孫廊上雕有雙喜臨門、祈求吉慶喻意圖案的五爪銼瓜三疊鬥及通隨上的歷史故事鏤雕,比例優美、製作精細。祖先廳內的陳設簡潔有力,格屏上的「李白醉酒圖」、「和合二聖圖」筆法有勁、瀟灑中還帶幾分戲謔與雅趣。神龕前的翹頭案桌和八仙桌,還是摘星山莊碩果僅有的古傢俱呢!除了木作的上乘外,我們也不能忽略了磚石雕飾上的特色。土角鬥砌磚造外牆,不只磚色優美,質地堅硬,而且磚雕形式豐富、題材廣泛、安置位置之多,可說是全省之冠。如果細看左護龍外墻上竹節窗的雕飾、書卷橫披上灰泥塑陶燒的警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入則篤行,出則友賢。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不僅是一幅具有美感的畫,更是發人深省的最高建築藝術了。(資料來源:台中縣政府民政局網站)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替代主題
潭子摘星山莊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中縣潭子鄉
地點名稱
摘星山莊/半月/月眉池/大觀/大觀/大埔厝/霧峰/台中縣政府民政局/銃櫃/台中縣潭子鄉
緯度
24.2242058/23.4487/23.9251/23.8525/23.9826/23.9732/24.0637/24.2462/23.8172/24.218
經度
120.6967929/120.202/120.602/120.865/120.685/120.558/120.699/120.721/120.884/120.706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