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悅記祖宅

跟陳悅記祖宅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陳悅記祖宅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陳悅記祖宅有關的相片,第2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陳悅記祖宅(老師府),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四段231號,創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陳悅記祖宅又叫老師府,是清末大龍峒碩儒陳維英的父親陳遜言所建造的祖宅,由兩座四合院雙拼構成。左側「公媽廳」建於嘉慶十二年;右側「公館廳」(或客廳)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悅記」,是陳家的公業統號,下依各房分恭、寬、信、敏、惠十、惠田、惠心等記。陳維英曾任閩縣教諭及仰山、學海等書院的山長,平生作育英才,培植後進,地方父老都尊稱他為老師,所以將他的宅第也叫做老師府。陳維英,乳名源充,字實之,號迂谷。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大井腳,是陳遜言的第四個兒子。咸豐元年(1851年)舉孝廉方正,九年(1859年)為恩科舉人,並以舉人捐中書科中書,改主事。掌教於噶瑪蘭仰山書院及艋舺學海書院;晚年在龍峒山劍潭前圓山仔頂構築「太古巢」書齋隱居,著作有《鄉黨質疑》及《偷閒錄》等。陳悅記祖宅,計由「公媽廳」及「公館廳」兩個部分組成。陳悅記祖宅,主體建築均坐東朝西,面向淡水河,全宅前方為長方形寬度的大埕,今延平北路貫穿前埕,使前埕面積大為減縮。前埕地坪鋪磚,並在公媽廳軸線上對稱聳立木、石旗桿,為科舉制度下代表功名的象徵,也代表陳氏家族的榮耀。陳氏家族在清朝共三人中舉,原應有三對旗桿,現僅存二對,其中一對已不知去向。公媽廳為三進雙護龍之格局,第四進應為後來所增建。公媽廳軸線上,由前至後依次配置前廳、主庭院、正廳、軒亭及庭院、后廳,形成高低起伏,代表尊卑次序的內外空間。前廳為過渡性空間,正廳則為主要祭祀空間,也是全宅的中心。軒亭則為休閒空間,后廳為家族起居生活空間。對稱主體建築配置兩側之護龍為一般居住空間。前廳檐口僅深約一公尺,沒有一般大型之精美出挑步架,正面為相當封閉之牆體,僅大門及二扇小窗開口,大門上方橫木留存柵門插孔,顯然是以防衛為主的構造方式。公館廳為四進單邊護龍之格局,主建築由前而後依次為前廳、軒亭及庭院、正廳、中庭、餘慶堂。右側護龍前端延伸至前埕,形成單身手之前室,係後來所增建。陳悅記祖宅自嘉慶年間興建以來,其間歷經無數次的變遷,可惜均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現況為民國六十年(1971年)重修後的面貌,此次整修內容僅將屋面、脊飾及外牆加以改變,對內部格局並無變動。外貌的改變在整修中嚴重破壞了原有的形貌,增加的違建也對古蹟造成莫大的破壞。陳悅記祖宅原為兩座並排的三進式帶護龍建築,以後又續建有餘慶堂等,成為四進式的房舍,佔地5944平方公尺,計由「公媽廳」及「公館廳」兩個部份組成。其間歷經無數次的變遷,現況為民國六十年重修後之面貌。全宅前方為長方形寬廣之大埕,大埕地坪鋪磚,並在公媽廳軸線上對稱聳立木、石旗杆,以為功名之象徵。「公媽廳」為三進雙護龍之格局,軸線上由前至後依次配置,前廳、主庭院、正廳、軒亭及庭院、后廳,形成高低起伏尊卑次序的內外空間。前廳為過渡性空間、正廳為祭祀空間也是全宅的中心。軒亭則為休閒空間,后廳及護龍則為家族起居及居住空間。而位於其旁的「客廳」為四進單邊護龍之格局,如以轉借手法將「公媽廳」右護龍看作「客廳」左護龍,則保持對稱之特色。主建築由前依次為前廳、軒亭及庭院、正廳、中庭、后廳、中庭、餘慶堂等構成。 (資料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陳悅記祖宅,屬三級古蹟,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四段二三一號,創建於清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0七年〉。稱老師府者,以族人陳維英嘗為閩縣教喻,仰山及學海等書院院長,生平銳意作育英才,宏揚文風,名重當時,地方人士咸以老師稱之而不名,故有老師府之名。目前之建築物為清咸豐初年重修,由單脊式燕尾頂之三落與四落大厝兩幢並列成。南側為家祠,俗稱公媽廳,北側為客廳,第三進及護龍為住宅,家祠前埕立有科舉標幟之石旗杆及本旗杆〈只留夾杆石礎〉各一對。尤其完整的石雕旗杆,臺灣僅有此處一對,彌足珍貴。(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網站)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清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
地點名稱
淡水/艋舺/育英/同安/大觀/大觀/學海書院/陳悅記祖宅/台北市大同區
緯度
25.1895736/25.069147/24.6392/23.9231/23.8525/23.9826/25.0363299/25.075548/25.0597222
經度
121.4570447/121.169243/121.832/120.534/120.865/120.685/121.495628/121.511936/121.5141667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